艺术品展

艺术家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 > 国画 > 国画领域上的河南江南与岭南
国画领域上的河南江南与岭南
  •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9/2 23:46:59
  • 阅读:

中国画渊远流长,但由于地域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性的画风,虽然同属华夏文化的一部分,但也分成不同的审美分支,京津大气、厚重;江南画风逸气风雅;广东南方的则温秀甜美已经成为普遍认知。这里,可以用“河南”、“江南”与“岭南”“三南”来对中国画的这三大审美主流以及阐述其中的异同。

“河南”,是泛指黄河流域,中国历史上的中州中原地区,中原文化特征是厚重、历史积淀很深,书法,绘画都成为重要甚至主流部分。这里的范围则包括京华画派、津门画派、长安画派等。而“江南”则泛指长江流域的范围,它包括海上画派、金陵画派、浙江画派和扬州画派等。而“岭南”泛指珠江流域与两广地区,包括岭南画派、广东的国画研究会、岭东画派、漓江画派等。

中国画画派不少,但“河南”、“江南”、“岭南”则比较明显地突出了中国画的审美三大系,河南“重”、江南“逸”、岭南“秀”。“河南”代表的黄河流域地区,离不开中国画学会、北平国立艺专(今中央美院)、北京中国画院等美术机构的影响。北京身为几朝古都,向来都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因而集结了不少画家群,例如金城、陈半丁、溥儒、于非闇等,在后来西风东渐的潮流下,也有徐悲鸿、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吴作人等。其中,齐白石则成为了京华画派的最重要的人物。而长安画派也属于以“河南”作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的重要画家群体,这里主要有赵望云、何海霞、石鲁、黄胄、刘文西等,他们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及实践。

“江南”国画相比“河南”的厚重,则显得书卷气足,逸气很强,其中的代表是海派和浙派,海上画派的吴昌硕、任伯年、蒲华、虚谷等影响很大,而浙派的绘画创始者之一,学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人,浙派经历了三代画家,代表人物有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画院和西泠印社等是浙派国画的大本营。其中,黄宾虹跨越浙派、海派和京华画派几大派别,在北平艺专和中国美院的前身,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均担任过教授。他甚至也是广东国画研究会的成员。他可说涵盖了“河南”“江南”的特点。

潘天寿的画风则奇绝高华、戛戛独造,海派与浙派的区别在于,它靠近商埠,市民性比浙派、徽派要强,这里的绘画也比较注重传统,但相比“河南重”,他们更强调书卷气和逸气,也有一定的秀气,这里的逸气也夹着金石画风,代表人物有赵之谦。而作为江南逸气的代表画派之一,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则有龚贤为代表的金陵八家。另外,扬州也有金农、郑板桥等为主的扬州八怪。

建国初期,北京、上海都相继成立画院,江苏和南京的画家如傅抱石、钱松喦等集中起来成立了江苏画院,创作了很多与时代适应的新山水画,形成了“新金陵画派”。

岭南国画则以岭南画派最具代表性,但这里的“岭南秀”并不单指岭南画派,也包括国画研究会和广西的漓江画派,画风上均带有亚热带温秀的画风,与海上画派逸气的秀不同,岭南国画更有一种甜美温润的秀气,一种温柔秀美的南方审美品格。


对于中国画体系的审美体现把握, 在艺术理论建构中,所体现的立品,我们需要在艺术实践中体现与理解。九州之大,当然也有不少其他的绘画审美风格,但“河南”、“江南”、“岭南”在历史上形成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三大审美体系,特别是近现代。

随着信息交流的发达,“三南”各自的地域艺术风格,交融拉近,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但总体来看,核心始终围绕“河南重”“江南逸”“岭南秀”的审美核心发展,就如同黄河、长江、珠江一样,生生不息,灌浇着各自流域的艺术。三大审美系都诞生出杰出的人才、大家的作品,共同形成了中国画的优秀辉煌的史册和中国画的未来。

相关文章
著名工笔佛像画家管丽霞作品堪称当代佛教绘画中的极品
著名工笔佛像画家
>传统佛教绘画艺术线条十分优美流畅细腻考究,功底相当深厚。这一点要很好的传承而且要...[详细]
乔德龙参加海南当代国画优秀作品晋京展
乔德龙参加海南当
>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与乔德龙兴高彩烈欣赏十米大画《织锦图》  8月28...[详细]
著名山水画家叶建新大师的山水精神
著名山水画家叶建
>叶建新具有深厚的传统水墨技法,作为当代著名的中国山水画重要的代表画家,他所创作的...[详细]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冰凌花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  郑州百年德化新街地下商场内的穿越搞怪雕塑:关...[详细]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详细]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艺术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