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9/3 0:52:01
- 阅读: 次

明代永乐与宣德两朝,是明初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政局稳定,城市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包括瓷器在内的手工业生产的繁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御窑厂烧造的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也是明清青花工艺的典范,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永宣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但宣德朝数量要远远超过永乐朝。仅景德镇御窑厂的瓷窑在宣德年间就增至58座,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并成为生产的主流,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常有缩釉现象。有的过于厚重,不注意修胎,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简略,很讲究意境、情趣,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另外,明宣德皇帝朱瞻基和王皇后对艺术品具有浓厚的兴趣,宣德帝本身在诗、书、画及游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才能,明沈德符《野获编》、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清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等均有记载,能诗善画,且有大量作品留世,如《武侯高卧图卷》、《万年松图卷》、《莲蒲松荫图卷》、《苦瓜鼠图卷》等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艺方面的发展,除了瓷器,宣德朝的铜器、珐琅、雕漆及织绣、绘画等,俱能成就辉煌。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