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9/3 0:35:48
- 阅读: 次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将为中国养老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就智能化养老和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问题提出了诸多意见,为智能化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江苏省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陆晓棣介绍了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的基本情况,北京华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彦洪介绍了位于北京怀柔的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与运营模式。
智能化养老是老龄服务发展方向
“中国最近十年,老年人口将达顶峰,老年人数量将超过美国的总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目前平均寿命74.6岁,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将达80岁。”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和第十届副委员长、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主任蒋正华指出,在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推行智能化养老是一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情,是老龄服务的发展方向。
蒋正华表示,全国老龄办搭建“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这个平台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将有利于推动智能化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养老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蒋正华强调,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智能化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科学方案;研究制定智能化养老系统的标准和技术导则;参与和指导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指导和参与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建设;支持和参与智能化养老技术设备的研发。
中国养老服务技术设备落后
“智能化养老在发达国家相当普及,采取智能化技术设备,不仅大大提高养老服务效率,而且极大地改善养老服务质量。”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介绍智能化养老发展概况时提到,除了“北上广”几个大城市少数几个示范养老机构外,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养老服务的技术设备非常落后,服务效率和质量都很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基于此,全国老龄办同意所属的信息中心在全国建立“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目的在于发挥信息中心的专业特长,通过实验基地建设,推进智能化养老技术设备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进而推动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科技创新,提高其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朱勇表示,智能化养老工作从2012年5月份启动,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建设工作得到政府部门、社会企业、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截至目前,已经批准筹建的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有15家,全国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1家。
中国发展智能化养老正当时
在老龄办提供的有关智能化养老的资料中,中国智能养老实验基地,是经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批准,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推行以智能化科技集成系统为基础的老龄服务项目,大体分为“智能化养生养老园区”、“智能化老年宜居社区”、“智能化老龄服务机构”三类。功能定位是综合性,多功能,高科技,专业化,可持续。需要达到建筑设施智能化、物业管理智能化、健康管理智能化、生活服务智能化、老年照护智能化、文化服务智能化六个方面。
在智能养老实验区,工作人员不仅会为老年人建立医疗资料档案,同时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推进远程医疗诊断,每天24小时全天候检测数据,经过分析通过网络发送到处理中心进行实时分析,如有异常可以通知亲友或医疗服务部门进行救治。智能养老会为老人提供无线定位服务,配置带有防跌倒的检测设备,设置多功能护理轮椅等各种智能设备,让老人24小时都处在无微不至的智能化监测中。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