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展

艺术家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 > 集藏行情 > 面对全民收藏热 请擦亮双眼
面对全民收藏热 请擦亮双眼
  •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9/2 23:55:17
  • 阅读:

    因为雷人赝品出名的河北“冀宝斋博物馆”,其宣传语也口气极大:“‘冀宝斋’的古陶瓷收藏可以说上至远古,下至元明清,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品种之多,器型之精,画风之美,用料之考究,在这里多是首次发现,极为罕见。”实际上,据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透露,冀宝斋的绝大多数藏品,市面上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人要,要几车都能说送来就送来。冀宝斋的曝光,只是揭开了文物造假的冰山一角。

  在全民收藏兴起之后,传统文物收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传统收藏时代,文物、艺术品市场最主要的买家,大部分是收藏家。他们有能力鉴别真伪,他们最在乎的也是真伪。而如今,各类假古董随处可见,鉴宝类节目层出不穷。“文物”收藏已然超出文化的范畴,成为利润很高的投资领域。现在的古玩收藏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文化底蕴与收藏爱好,而是沦为多方赚钱的工具。

  在热钱汹涌、全民痴狂的背景下,从制假、造势、拍假到假鉴、护假,形成一条高度成熟的完整链条,其中“流通”是第一位,“真假”永远排在最后。据说,在赝品出炉后还专门有造势环节,“故事”、名家鉴定、图册宣传必不可少。“故事”被圈内称作噱头,杜撰一个离奇的故事给赝品,增加它作为“文物”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容量,从而提高身价。

  在销售环节,鉴定专家应该是判定真伪的“法官”;在维权环节,鉴定专家的意见是买家挽回损失必不可少的证据。但从众多曝出的赝品丑闻来看,在造假的关键环节上,恰恰少不了所谓的“鉴定专家”。而《拍卖法》的“免责条款”,更使流通环节中的拍卖公司知假拍假。

  面对复杂的收藏市场,百姓应坚持“多学习少购买”的原则,收藏者更应摆正心态,提倡“过眼即拥有”,不要过分执迷于真与假,更不要急功近利,被一些噱头所蒙骗,为了升值盲目购买收藏品。民间鉴定机构和一些“鉴定专家”更应洁身自好,不要让类似“汉白玉凳”的荒唐例子再次发生。

  政府应建立专业的民间收藏评定委员会,由正规专家组成,明确鉴定标准,取缔“证出多门”现象;建立鉴定机构准入机制,通过法律和信用机制对文物、艺术品鉴定行为进行制约;修改相关法规,让知假拍假无处遁形。文物执法队伍更要严格执法,让假文物越来越少。

  文物需要保护,艺术需要传承。文物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艺术的传承与历史的回顾。只有看待好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收藏文物,才能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后人。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冰凌花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  郑州百年德化新街地下商场内的穿越搞怪雕塑:关...[详细]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详细]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艺术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