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展

艺术家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 > 社会 > 刘道玉:无人能答的“钱学森之问”
刘道玉:无人能答的“钱学森之问”
  •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9/2 23:36:14
  • 阅读:

    2005年,国务院领导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刘道玉说,2000年他发表在上海《教育发展研究》第12期的一篇文章《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建》里,提出了大学实施创造教育的“SSR模式”:第一个“S”代表自学或独立学习,第二个“S”代表课堂讨论,“R”代表研究。

  “这篇文章曾被评为一等奖,但一等奖有什么用,没有人看,也没有人读懂。”刘道玉说。

  在刘道玉的心目中,“未来的大学不再上课,老师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看。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再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选择若干个疑难且具有可行性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自学、课堂讨论、独立研究,这才是未来大学创造教育的模式。”

  “这种模式无论哪一所大学都可以实施。它具有普遍性和可实践性,但没有被实施。我曾经找了几所大学,说我义务做你们的顾问指导,来进行试验。但我们都逃不出教育部门的评估检查,这没办法!”

  “为什么中国的中小学生想象力全世界倒数第一?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刘道玉说,“这个要改,就要从源头改起。什么是教育的源头?我们的教育理念源头是塑造,西方的教育理念源头是成长。家长要用家长的观念来塑造孩子,学校按照学校的一套要求来塑造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出不了‘钱学森之问’中的杰出人才的根本原因。”

  如今,这位80岁的老人把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寄托于“下一代”。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理想大学是有的,我相信将在下一代里出现中国的理想大学,在他们当中会产生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和大学校长。”

相关文章
西安一母亲为寻子在走失地附近当保洁
西安一母亲为寻子
>寻子29年   为找寻走失的儿子,西安一母亲在走失地附近医院当保洁员苦苦守候...[详细]
王立群:推广传统文化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王立群:推广传统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北京2月14日电(上官云)不久前,《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详细]
北京用上全自动清洁船
北京用上全自动清
>7月14日,一条全自动水面清洁船正在北京昆玉河上清除水藻和垃圾。连日高温天气,...[详细]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冰凌花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  郑州百年德化新街地下商场内的穿越搞怪雕塑:关...[详细]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详细]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艺术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