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8/29 21:42:33
 - 阅读: 次
 
2007年的一天,刚刚20岁的临海小伙子王泰以笔名“发飙的蜗牛”在起点中文网上发布了他第一部作品,从此走上了他的成“神”之路。当时的王泰还只是东华大学06级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大一学生。
王泰说,小时候他就喜欢看小说,“读书那会几乎把学校旁边租书摊里的书全都看完了。”
到了大学,他开始迷上网络小说,“后来看得多了,我就想这种水平我也写得出来啊,那我就动笔写。一开始连着写了7本都没人看,一直写到第8本《网游洪荒之神兵利器》才成功跟起点签约。”
在《网游洪荒之神兵利器》开始盈利后,王泰就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出了数本很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其中最火爆的《重生之贼行天下》在起点获得2300多万的点击量,这也使他成为起点中文网网游类最有影响力的写手之一。
如今,“发飙的蜗牛”在起点中文网的读者号召力可以排进前30位,已经是圈内公认的“大神”。
王泰告诉记者,从第一部作品盈利到现在,4年多他一共赚了近200万元。“像之前写的几本书到现在一直还在盈利。”
那么网络写手的收入都是由哪部分构成的呢?
记者从国内最大的网文评论论坛“龙的天空”了解到,网络写手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子版权收入和无线版权收入。
电子版权是指写手根据与书站签订分成协议,作品在书站的收藏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上架售卖。纵横中文网、创世中文网等书站也会根据写手的影响力和小说的质量,以千字十元到数千元不等的价格和写手签订买断协议。
而无线版权收入则是书站将一部分优秀作品放在手机阅读基地进行销售而获得的收益,这一部分的收益主要来自手机用户。
除此之外,实体书出版及其它延伸版权(包括游戏改编、动漫改编、影视改编等)也是写手们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王泰告诉记者,他的主要收入是来源于起点中文网上的电子版权和移动的无线版权收入。
另外,小说和书站签约后,还可以收到来自读者的虚拟币“打赏”,书站会将一部分虚拟币折合成现金发给作者。
“我有一本书在一个月内收到同一名读者2000万起点币的打赏,折合成人民币相当于20万元,这个记录至今还没被打破。”王泰说。
“夜色访者”:曾经的平面设计师,如今码字年入十余万
和大学期间就投入到网文创作的王泰不同,温岭人俞江是在32岁的时候,才进入到这个行业,当时他已经成家立业。在此之前,他看了7年的网络小说,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批网络读者之一。
俞江在起点的笔名是“夜色访者”,2007年他在17K网(由中文在线创办,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原创书站之一)发布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游猎》。6年多的时间里,俞江已经写了7本比较有影响力的小说,其中《风云纪事》等4部作品已经结集成书,他从各种版权中获得的收益已经超过60万元。
“我的第一笔稿费是1300元,当得知自己写的东西居然还可以赚钱,十分开心。那会女儿刚出生,家里还比较拮据,稿费收入虽然不多,但是也缓解了一部分经济压力。”俞江说。
在成为全职的写手之前,俞江已经在广告公司做了十多年,离职前他是业界资深的平面设计师,2007年的时候,年收入已经有5万元。
促使他放弃全职工作,投身到当时新兴的网络写手行业是在他的第二部作品《风云纪事》收到台湾地区的繁体出版合同后。
“当时我的第二部作品,加上电子版权的稿费,写书的实际收入已经超过了工资。”俞江说,因为写书和设计都是很需要灵感的工作,两者的工作时间起了冲突,他的精力有点顾不过来,所以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专职网络写手。
《风云纪事》给俞江带来了近9万元的收入,之后他又转战起点中文网,先后出了5部各种题材的小说。
“这几年的收获也证明了当初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俞江笑道,“现在积累了一批稳定的读者群,收入比做平面设计来得多,而且做职业写手的自由,也是一般企业给不了的。”
“蒲生寺”:坚持下来很难,很多时候只能赚点烟酒钱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起点、纵横、17K、晋江等各大书站中的藏书累计已达上百万部,但是其中真正赚到钱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无法签约或者成绩不好的写手被称为“仆街”,在“发飙的蜗牛”和“夜色访者”这些神级写手的身后都躺着无数个“仆街”。
椒江的小陈就是众多的“仆街”之一,去年他以笔名“蒲生寺”在纵横中文网发了第一本书。“因为工作比较忙,一直顾不上写,当时收到纵横的签约邀请很高兴,但是我的更新进度跟不上,也就没好意思签约。”
小陈后来辞去工作,尝试做过短期的职业写手,但是辞职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太大,反而越发没有写书的灵感。
“辞职之后,与社会脱节,脑子里可以写的东西反倒少了。”小陈说,“很多人一时热血投入到这行里,但是能坚持下来的不多,很多底层写手只能赚到个烟酒钱。”
对于心怀成“神”梦想的新入行写手,王泰告诫道:“新人写手要多了解市场行情,看看流行的题材都是怎么写的。另外,不能抱着一书成名的想法,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对于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坚持。”
“工薪族在作品签约上架,获得稳定收入前,不要盲目辞职。就算第一本书成绩好,第二本书说不定也会‘仆街’。我当初也是在写书的收入高于工资,同时又收到台湾繁体出版的合同之后才敢辞职的。”俞江说。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