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5/11/3 16:27:34
- 阅读: 次
秋风送爽,稻浪飘香。为深化劳动教育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农业文化、体悟劳动价值,五一小学怀柔分校组织五六年级学子走进稻花香里实践基地,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收获的秋季社会大课堂研学活动。
此次活动以“亲近自然、体验劳动”为核心,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设置了三大特色实践环节。在“捡稻穗”环节,同学们弯腰穿梭在金黄的稻田中,小心翼翼拾起散落的稻穗,在指尖触碰稻粒的瞬间,直观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小推车”体验里,大家两人一组、相互配合,在掌控推车平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肢体协调能力,更领悟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最受期待的“扎稻草人”活动中,同学们发挥创意,用稻草、布料为稻田打造出形态各异的“守护者”,让想象力在自然中自由绽放。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此次研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更让大家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感恩自然馈赠的良好品质。未来,五一小学怀柔分校将继续探索劳动教育新形式,让更多学子在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收获!
四年级学生则来到了怀柔月亮湖农事基地,开启了一场集趣味、知识与体验于一体的社会实践之旅,在六项特色活动中动手实践、收获成长。
亲手种下一抹绿,是同学们与自然的第一次“对话”。在种植多肉环节,大家小心翼翼地捧着多肉幼苗,学习配土、挖坑、定植,看着自己栽好的小多肉,脸上满是成就感,也悄悄种下了“责任与守护”的种子。
拿起画笔,传统漆扇在指尖“焕新”。漆扇制作课堂上,同学们发挥奇思妙想,用鲜艳的颜料在素白扇面上勾勒图案——有的画满灵动的小动物,有的绘上清新的花草,一把把独一无二的漆扇,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承”。
“这是小麦,那是小米!”五谷辨识活动里,同学们围着装满粮食的簸箕,认真听老师讲解五谷的外形、生长环境和用途,还亲手触摸、比对,在“看、摸、辨”中分清了常见谷物,也读懂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意。
安全知识,是成长路上的“必备技能”。紧急救护环节,专业老师现场演示止血、包扎的正确方法,同学们两两一组互相练习,从一开始的紧张生疏,到后来能规范完成简单包扎,每个人都掌握了实用的急救小知识,安全感满满。
红色参观环节,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同学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观看历史图片、聆听红色故事,了解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感人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心中悄然扎根,也让大家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短暂却充实。同学们在农事基地里动手、动脑、动心,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在体验中学会了合作、懂得了感恩。这场走出教室的“实践课”,注定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难忘的美好回忆!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