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展

艺术家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 > 艺术新闻 > 《胜利之夜》:一幅画中的抗战记忆
《胜利之夜》:一幅画中的抗战记忆
  •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5/8/16 10:08:38
  • 阅读:

在重庆建川博物馆展厅内,一幅尺幅不大的画作静静挂于墙上(见图)。闪闪暖灯下,父亲背对观众,高举幼子;母亲注视婴儿,笑容温婉;一只花猫蜷伏于地,似在倾听人间欢腾。画幅左侧一行小字——“日本投降后三日,子恺书赠”。这便是国家一级文物——丰子恺的《胜利之夜》。

乍看寻常,画作却如一个窗口,照见一个民族的浴火重生。

1945年8月10日,重庆酷暑难耐,一栋青砖灰瓦的平房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音员潘永元颤抖着扭开送音开关:“各位听众,现在播送重大新闻……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则消息如闪电划破漫漫长夜,响彻云霄,山城瞬间沸腾。

史料记载,那夜的重庆宛如熔炉:民众如潮水般涌上街头,素不相识者握手拥抱,吼声、歌声、锣鼓声交织;餐馆里禁酒令形同虚设,猜拳声彻夜不绝,商店高挂“庆祝胜利,八五折廉价”的布招……狂欢的声浪中,丰子恺位于沙坪坝的陋室灯火通明。平日谦和的友人破门讨酒,他翻出珍藏佳酿,众人喧闹至深夜两点。待客人离去时,已是夜深人静。丰子恺辗转难眠,思绪如潮。

女儿丰一吟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想起了被毁的缘缘堂……想起了惨败的日本的命运,想起了奇迹般地胜利了的中国的前途……”这位以“缘缘堂”为精神家园的画家,以笔为枪,创作《漫画日本侵华史》控诉暴行,始终怀抱“人间情味”的哲学。

三日后,丰子恺挥毫泼墨,将心潮凝于《胜利之夜》。画中无宏大场景,仅一家四口与一猫,却暗藏深意:父亲举子,喻民族新生;母亲含笑,示坚韧守望;幼子伸手,指未来希望;暖灯照耀,意味光明重现,花猫安卧,象征久违和平。丰子恺常以简淡笔墨包裹生活哲思,此画一反往日风趣,以背身父亲强化情感张力,让观者代入“举杯邀明月”的狂喜。题字“日本投降后三日”,恰是历史的精准锚点。

《胜利之夜》仅是重庆欢庆的序章。8月15日,日本天皇投降广播传来,市民敲打脸盆、摇铃呐喊,将城市变成“声响的海洋”;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重庆满街贴上V字红标,鞭炮柏枝售罄;9月3日,解除警报长鸣10分钟,五六万人的游行队伍从较场口出发,人流塞巷,彩灯彻夜不熄——防空照测队的探照灯、商号的霓虹与川剧锣鼓交织,将夜空燃成白昼。

丰子恺的画笔外,历史细节更显壮阔:美国记者白修德在《中国的惊雷》中描述,农民挑着蔬菜进城,只为“看一眼胜利的模样”;学生撕碎课本折纸飞机,上书“自由”……这些碎片拼出民族的集体疗愈,战争曾让重庆承受200余次轰炸,直接伤亡3万余人。

《胜利之夜》最珍贵之处,不在于其技法繁复,不渲染悲壮,而正在于它以朴素技法和平凡场景,以日常温情直抵人心,记录了这个光辉的永恒瞬间,浓缩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心灵史诗。建川博物馆专家指出:“‘日本投降’4字,是人世间最美妙的词汇。画作是抗战精神的微缩,更是重庆作为英雄之城的铁证。”

八十载时光流转,重庆的狂欢夜随长江东去,但《胜利之夜》的墨色未淡,反因历史沉淀愈显厚重,如琥珀封存时光。当我们驻足《胜利之夜》前,画中明灯仿佛仍在提醒:珍视和平,自强不息。

来源:网易新闻

相关文章
水立方序曲:王宏峥油画展暨三省三市巡展
水立方序曲:王宏
>  2016年6月26日15点在北京水立方美术馆,由北京荣宝墨道书院艺术研究院艺...[详细]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副主席梅尔瓦·巴克斯鲍姆去世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
> 梅尔瓦巴克斯·鲍姆和丈夫雷蒙·里尔西 日前,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副主席梅尔...[详细]
数码版蒙娜丽莎将上市
数码版蒙娜丽莎将
>名画《蒙娜丽莎》即将在今秋推出数码版,售价几百欧,会皱眉会抿嘴会眨眼,好似真人。...[详细]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冰凌花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   郑州百年德化新街地下商场内的穿越搞怪雕塑:关...[详细]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详细]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艺术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