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展

艺术家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 > 教育 > “我没16岁” 年龄特权不是霸凌“免罚符”
“我没16岁” 年龄特权不是霸凌“免罚符”
  •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5/7/30 14:47:57
  • 阅读:

“我没16岁,欢迎你报警。”视频里,八九个同龄人轮流扇耳光、踢腿,被殴打的男孩跪地求饶后,换来的是更密集的拳打脚踢。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近日江西万载县真实发生的未成年人霸凌事件。

据报道,当警方通报“6名违法行为人因未满16岁不予执行行政拘留”时,网友扒出视频里清晰的施暴者远超9人,还有三段未被通报的同类视频。7月25日,江西宜春万载县公安局康乐派出所副所长周道平对记者表示:“在6月26日,就已将违法嫌疑人全部抓捕到位,并对他们做出了行政处罚,目前案件已经结案。”

但这一恶劣的未成年人霸凌事件,仍让人追问,“未满16岁”何时成了霸凌者的“免罚金牌”?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8类重罪承担刑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强调“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但在现实中,这却被部分施暴者曲解成“我有年龄护体,打人不用负责”的底气——反正警察来了说“不执行”,家长赔点钱就能了事。

这种“年龄特权”的滥用,暴露的是当前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漏洞。施暴者能多次纠集多人作案,说明学校、社区的日常监管存在明显盲区;家长作为监护人,显然未履行“教育、管教”义务,否则孩子不会养成“打人不用怕”的扭曲认知。

法律可以“宽容”未成年人,但不能“纵容”恶行。对此,不妨参考“恶意补足年龄”规则——若能证明未成年人主观恶性深、行为恶劣,即使未达刑责年龄,也应通过专门矫治教育、责令家长严加管教等方式,让其承担后果。

那些在视频里叫嚣“没到16岁欢迎报警”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如果现在放任他们的暴力,未来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更严厉的法律制裁。

保护未成年人,是要在他们滑向深渊前,拉一把、管到位。毕竟,真正的“年龄特权”,应该是社会给予未成年人的包容与引导,而非其恶行的“免罚符”。

(来源:新京报)

相关文章
网络直播助力就业
网络直播助力就业
>近日,安徽省淮南市举行2025年“春风送暖”大型招聘会,351家企业提供近万个工...[详细]
教育部:今年制订以居住证为准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
教育部:今年制订
>来源: 中新网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印发《教育部2017年工作...[详细]
高校学生为避暑在图书馆“恶意抢座”?多名学生否认
高校学生为避暑在
> 随着气温的上升和期末季的来临,安装空调的图书馆成了大学生们自习看书的最佳去处,...[详细]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冰凌花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   郑州百年德化新街地下商场内的穿越搞怪雕塑:关...[详细]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详细]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艺术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