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8/28 6:31:30
- 阅读: 次

立体主义艺术家毕加索的油画《带鸟的步兵》(1971年)等四幅,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雕塑《农牧神人头角》(1973年),浮世绘艺术家葛饰北斋《千绘之海》,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彼得·路德维希肖像》(1980年),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油画《阿拉里希的坟墓》(1975年),以及珂勒惠支、利希滕斯坦、里希特、梅尔尼科夫、大卫·霍克尼、吕佩尔茨、里希特等享誉世界的大师名作在一起展出,这一饕餮盛宴不是美梦,不是要飞行十几个小时才能看到的国外大展。

“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这是中国美术馆的又一重量级馆藏作品展,来自61个国家的224件艺术品同时亮相,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第一次拿出重量级国际藏品面向公众展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展览展期只有短短的10天,到今天为止倒计时只剩9天!
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外古今各类美术作品11万余件,其中国际美术藏品约3500件,涵盖油画、版画、雕塑、装置、摄影等种类。此次遴选的224件作品,在时间跨度上聚焦19世纪至今。
展览由六个部分组成: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国际艺术作品,国际油画艺术作品,国际版画艺术作品,国际雕塑艺术作品,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国际水彩、素描、漆画等其他门类艺术,力图多侧面呈现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收藏概貌。

作为本次展览的总策划,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谈到,本次展览是为响应习近平主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的精神,特别策划“中国美术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是心相通。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会使所有的文化体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我们更会发现,伴随着文化体的生长与交融,我们都在追寻着相近的命题,我们也在彼此的观照中更加清晰地认识着自己、丰富着自己,有着越来越多的文化认同感。让我们以文化,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用经典作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也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下中国提出来对全世界非常有建设性的主张,这就是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美美与共”就是人类在文化文明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种认同方式。“就像我们刚才看毕加索这件作品《带鸟的步兵》,毕加索是和平主义者,在这件作品中士兵的肩上停了一只和平鸽,这是他对于和平主题的呼吁。在这个展览里头有60多个国家200多位作家的作品呈现出来,可以看到不同文明、时代、文化精神的呈现。在一个展厅里有这么多国家的艺术家,国家和民族都不是什么最主要的标志,而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在一个环境里,在一个厅堂里融汇。所以美美与共就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好的文化艺术的呈现。”

附中国美术馆20世纪西方艺术馆藏捐赠名录:
1996年德国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收藏家彼得·路德维希教授和夫人伊蕾娜·路德维希教授,捐赠82位欧美艺术家创作的89件(117幅)作品
2005年刘迅先生捐赠俄罗斯油画精品108件
2005年李松山先生及其夫人韩蓉女士捐赠非洲坦桑尼亚马孔德人木雕精品158件
2005年王琦先生捐赠国际版画作品127件
2006年伍必端先生捐赠前苏联版画149件
2007年李平凡先生捐赠日本浮世绘137件和日本现代版画218件
2014年泰吉轩携艺术家、基金会及收藏家捐赠国际摄影原作100幅
2014年黄建华先生捐赠西班牙艺术大师萨瓦尔多·达利的雕塑2件
2016年法兰西艺术院捐赠法国油画13件
2016年赵羡藻先生捐赠国际摄影原作20件
2017年杨振宁先生及其夫人翁帆女士捐赠熊秉明的雕塑3件等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