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8/28 23:43:04
 - 阅读: 次
 
陈振濂(右)在《开讲啦》节目现场。
如果有人问你:“多久没用笔写字了?”很多人都会下意识愣一下。是啊,我们已经习惯在电脑、手机上打字,或者直接发送语音、表情包,偶尔拿起笔,还老提笔忘字。
大年初四,央视一套《开讲啦》在春节特别策划了“传承·创新”系列节目,其中有一讲,请的是杭州的书法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聊了聊汉字和书法。这期节目在网络上,引来强烈反响。
虽然节目只有短短40分钟,但现场录制长达两个多小时,陈老师其实还有不少未尽之言和幕后故事,我们就请他来给读者开个小灶吧。
看过那期节目的观众都记得,他现场写了一个“福”字,他可是年年都给读者写福的呢。
学习书法
其实是学习审美
节目里,陈老师一开讲就抛出一个问题:你是在书写还是在拼写?问倒了一片观众。
在互联网时代,拼写正在代替书写,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汉字在记忆里边的第一要素,变成了abcd的字母,而不是点横撇捺的笔顺。”
我们偶尔会遇到提笔忘字的尴尬,陈振濂说,这是因为缺少书写的过程,导致汉字的文化内涵容易被遗忘。
陈振濂用“台”、“信”字的演变举了例子。从秦代睡虎地简体、汉威武王莽新简、马王堆帛书,到钢笔字、印刷体和拼音,观众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古人在造字时的意境、文化背景和审美信息。
“在书法里,你能看到一些人,庄重或飘逸。但是到了印刷体,就没有了。机械线把文化背景被抽掉了。”
他说,书法是传递审美的方式,书法家们看字不是字,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很美的造型,很漂亮的一段舞蹈,很好的一段乐章,每一笔线条都是能被欣赏的。
那么,书法是否会没落?陈振濂的看法是乐观的,“面对科技,书法的实用功能在降低,但审美功能会增强。”并且,书法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
演讲激起了现场的学习热情,如何让学习书法变得有趣,成了观众最关注的问题。
陈振濂的建议是“培养孩子的审美”。在书法教育中,大部分老师仅仅是指导写字的技术——就是要把字写端正,笔划写挺拔;而对于字体审美的培养是有缺陷的。他建议去书店多买一些字帖,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