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通宝”铜钱 “瘦金体”书法飘逸
-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9/2 22:54:27
- 阅读: 次
近日在成都二仙桥公园施工现场,伴随着一块深灰色砖头被挖掘机挖出,一座疑似北宋“土豪墓”重见天日。随后,成华区文化新闻旅游体育局联合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对现场进行发掘。记者昨日从有关方面获悉,这座宋墓已经遭到盗掘,但从随葬俑和铜钱等陪葬品看,墓主应该有一定经济实力。这座宋墓的出土,再结合成都范围内其他众多宋墓发掘情况,也从侧面证实了成都宋代经济的繁荣。
据了解,这座宋墓是一座长3.15米、宽2.4米、高1.3米的砖石合葬墓。墓门前,高达0.8米的武士俑怒目圆睁,镇守着墓门。工作人员介绍,这种高度的陶俑,算是宋代墓葬中比较高的。
随着墓门打开,工作人员才发现墓室已经被盗过,仅在地面发现陪葬的文官俑、动物俑、陶鸡、铜镜等并不值钱的陪葬品。正是这些信息,让考古人员推测出墓主当年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不同于一般平民。尤其墓室中残留的20多枚铜钱,还能辨认出“崇宁通宝”字样。据考古人员介绍,“崇宁通宝”上的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在书法上独辟蹊径,自创“瘦金书”,并将此书体文字铸于钱上。通过铜钱上的字,同样能够一睹他书法“瘦劲如金,骨法挺劲,飘逸清新之态”。
相关文章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