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苏州国画院、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苏州国画院、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承办的首届“写意·苏州”(人物篇)中国画双年展昨天在苏州美术馆开幕。苏州”人物篇)中国画双年展昨天在苏州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全国征稿作品102件(含20件入会资格作品),特邀全国著名艺术家作品41件入会资格作品)件,展览同时发行大型画册。本次展览可谓是苏州文化艺术界的盛宴,在规模层次上展览同时发行大型画册。本次展览可谓是苏州文化艺术界的盛宴,都创造了新的高度,也打开了苏州通往全国性展览平台的窗口,都创造了新的高度,也打开了苏州通往全国性展览平台的窗口,吸引社会各界及艺术家深度关注和研讨。家深度关注和研讨。
    体现当代中国
  人物画创作状态
  据悉,此次双年展自今年8月份征稿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艺术家的热烈响应,经中国美协聘请全国著名艺术家、专家组成展览评审委员会,对全国2000余件投稿作品进行认真严格的初评和复评,最终评选出102件入选作品,其中包括可同时获得入会资格的20件优秀作品。展览还特邀41件著名艺术家作品,以彰显中国人物画的探索高度。此外,精选优秀艺术理论研究文章汇集成册,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对人物画创作展开理性和感性的探讨,丰富展览的学术维度。
  本次双年展入选的作品层次多样,既有当代中国画坛的中坚创作力量,作品风格成熟,具有典型的个人艺术风格;又有锋芒毕露的新锐艺术家作品,在表现手法、结构图式、笔墨语言等方面具有年轻一代全新的思考和突破。展览将在多个技术层面和意识深度充分体现当代中国人物画的整体创作状态和最高的作品表现宽度。参展艺术家结合自身创作风格特点,对双年展主题深入挖掘,在立意、题材、构思、突破、创新、再认识等方面不断锤炼精化。艺术家融入生活,挖掘人物素材,重点凸显苏州地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彰显人民群众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愿景,卓绝的优秀作品表现新时代美好的“写意”特征。
  “‘写意·苏州’(人物篇)中国画双年展是一次很有创意的艺术活动,把展览分门别类地设置,首展‘人物篇’也就具有深意,是主办方极有见地之举。”此次双年展评委、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谢志高教授说:苏州的人文学观“举世闻名,今天的苏州,也不仅是卿卿我我喝着绿茶品着黄酒的江南小世界,而是开拓了国家级的新工业园区,经济上飞速发展,苏州人业已架起理想的彩虹,为复兴中华的伟业阔步前行。笔墨当随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物画紧跟时代的脉搏奋起,中国画这门古老的传统文化需要以新的艺术形式来讴歌人民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华民族的新长征路上的精神面貌和光辉业绩。所以,‘写意·苏州’(人物篇)中国画双年展可以激发画家在人物画中的探索,从创新实践中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求,从而更加深入细致地诠释苏州这块风水宝地,日渐提升中国人物画的水平,使中国人物画进一步繁荣发展。”
  双年展评委、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刘国辉教授表示,此次双年展进行人、山、花分科展示,正是有传承、有自我学术脉络的思考,是一种学术自觉和理性担当,值得肯定。
  用“写意·苏州”
  向苏城致敬
  “苏州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而且是当今绘画艺术的活跃之城;不仅是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之城,而且是中国画、油画甚至当代艺术的创新之城。”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表示,此次是他第三次叩访姑苏,三次来访,三次活动均为写意而发。‘写意·苏州’,不仅写姑“苏人物,而且强调以写意之笔来开江南文化之神,用吴门绘画的生活来开今日中国意笔的新生面。‘写意’不仅是中国画的一种类型,更是中国艺术的一种方式、一种精神。”许江说。
  谈到为什么选择“双年展”这种展览形式,苏州国画院院长刘佳告诉记者:双年展的展览形式已有近百年历史,其影响力和扩散度趋于全球化,展览注重主题性,从局部的、专题性的策展理念开始介入,逐渐渗透至其它文化层面,以此不断提升展览的精神理念和影响力,以区别于其它传统展览的宽泛和表达狭隘,更具有学术探讨的专注度和深层艺术命题的社会化演绎,可看作对某个艺术文化力量的衡量标尺。近几十年极具国际影响度的双年展层出不穷,产生了具有标志性的艺术精粹。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北京国际双年展自2003年起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双年展这种展览形式开始具有跨越民族、意识形态、信仰等文化特征,甚至已经开始跨越艺术文化生物链,成为全球性事件,其影响度开始左右国际艺术的走向,这些都是选择双年展这个展览形式的原因。
  “之所以双年展的主题定为‘写意·苏州’,其实是对苏州这座历久弥新的伟大城市的一次致敬。”刘佳解释说:“姑苏”自古蕴含太多的故事,它与众多的“艺”相生相缘,与无数的“大家”演绎传奇,积淀出了历史名城的厚韵经典。姑苏的历史是“写意”的,2500多年的悠悠岁月涤荡了多少爱恨情仇,洗净了无数铅华浮生,直至今日依然为我们口口传颂,细细诉说当年的姑苏繁华与文艺孤高。姑苏的园林是“写意”的,人文精神的“退隐”杰作凝固在亭台湖石中历久弥新,“雅集”的余音演绎着文化的新寓意新旋律。姑苏的生活是“写意”的,是新旧生活方式的融合,是新旧行为方式的和谐,是新老苏州人的颔首相携,是快慢节奏的共融。
  交流盛会推动
  苏州美术发展
  姑苏之地,自古繁华兴荣,二千五百余载的文明积淀,书画传承,文脉深厚,群星璀璨。苏州是历朝历代名画家辈出之地,发轫于明代的“吴门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明四家形成了明代中后期主流的绘画风格和艺术主张,代表了中国明代绘画史的最高峰。苏州当代书画融吴门画派笔墨意趣与现代城市生活新象,逐渐形成“新吴门画派”的风格探索,通过一系列“走出去”、“引进来”的美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新吴门画派”在国内外的影响,扩大了美誉度,也激励着“新吴门画派”继承发扬,推陈出新。
  作为苏州美术创作的重要力量,今年,苏州国画院在12月14日开幕的“新吴门画派走进山东”苏州国画院中国画作品展“走出去”的同时,也策划了“请进来”的艺术展览,首届“写意·苏州”(人物篇)中国画双年展就是其中之一。双年展的举办,将更好地宣传苏州文化,打造苏州文化品牌,为苏州的中国画画家提供一个参与全国中国画艺术创作的高平台,推动我市中国画创作研究进入全国中国画艺术创作的第一方阵,加强和全国其他绘画流派的交流,进一步打造高水平,深学术,大影响的“新吴门画派”。
  据了解,此次双年展以邀请全国名家大师作品和评选优秀作品相结合的模式筹备进行,还邀请了名家大师亲临苏州交流写生。双年展的首次举办,无异于一场传统与创新的对话盛宴,激烈的碰撞必将激发火花,在平静的苏州艺坛激荡涟漪,必将对新时期苏州中国画思维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带来新思潮新人才新画面。
  “双年展的举办是系列性的,以后还会持续进行山水和花鸟主题的双年展,希望能通过此类大规模的展览交流,给苏州本地美术带来影响。”刘佳说:“希望从三个方面来影响苏州本地美术。第一是苏州的美术创作和艺术人才,希望可以在双年展中获益;第二是苏州本地的艺术收藏和理论研究,期待能够更上层楼,开拓视界;第三则是苏州文化和苏州百姓,这样的盛会是很好的美学享受,是一场文化饕餮。”
相关文章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