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8/29 4:57:41
 - 阅读: 次
 

清画家笪重光曰:千笔万笔,当知一笔之难。画家李维不盲从于所谓的非凡的大手笔,他画自然界最普通最常态的事物,画身边的山山水水,追求的是精细的笔墨,合乎传统的技法和自然的构图,在长期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苦临专修,传统技法纯熟
临摹古典磨练技法,是多数中国画家学画的根本,李维也是这样从临摹历代名家起步。少年时代,郭熙、马远、范宽是必学的老师,有时一幅画要临摹八、九次。 唐寅、文征明、沈周、倪瓒到石涛,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几个朝代的画家技法,打下了坚实的古典山水技法。逐步成熟后,又演习近代画家的山水课稿,胡佩衡、吴湖 帆到黎雄才,吸取现代绘画精华。少年时代,借人家的一本山水技法书,他硬是连图代文的整本抄写,甚至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日记,也整本的抄录。各种杂志刊登 的优秀作品,他剪裁整理了数十本之多。这种学习态度和对绘画知识的积累,为日后创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二、造物为师,行走山川体验。近十年来,李维利用业
余时间,足迹踏遍辽东山川土地,对景写生,造物为师,体察山色四季变化,故乡风光荡然胸间。他收集石头,喜欢山坡野地溪流荒野的“野”石,每次外出写 生,都留意山林溪涧的石头,这些石头最能体现当地的山峰纹理,捡回家他会把玩好几天,确有一叶知秋的味道。辽阳合伙沟的石头和桓仁冰壶沟的石头就完全不一 样,相距几百里的小东西,一个是石英石,刀劈斧切棱角明显;一个石灰岩,外表柔和但石面遍布水流风吹带来的复杂纹理,给你感觉一个是欧洲人,一个是中国 人,外貌差别很大。到了桓仁花脖山,那里花岗岩里裹着鹅卵石,因为几亿年前那里是一片海洋。到了思山岭,却是页岩一片。所以结合自然选择表现的皴法,师法 自然才叫写生。有的时候相隔几座山,不仅风光不一样,人的口音也会有变化。这种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使李维的实践经验十分深厚。

三、古今结合,创造自己语言。
体验辽东山石断裂风化之状态,创造了最适合表现辽东山石表象的画石皴法,即破笔快揉、骨法勾勒的山石皴法,
何为关门山山石的皴法?斧披、择带、解锁、披麻等皴法,在关门山都用不上,即使勉强的用上了,画的也不是关门山的山石。蝴蝶峡的崖壁上杂草丛生,千万年 生而复死,石面上苔藓遍布,历经风吹日晒,冬雪夏雨,黑褐里透出青绿,时而龟裂纵横,时而点点斑驳,仿佛沧桑老者面纹,饱经岁月的涵养,粗糙的毛孔里能够 感到血液的流淌。自然的造化也要用自然的方法去表现,因此,画关门山的岩石要充分运用水、墨和纸的自然交合,在变与不变、渗透交织和纸墨的半干不干中,快 速的完成线条和侧缝的衔接,成也就成了,不成则是心物熔冶不到,要推倒重来。清笪重光《画荃》中提,笔有中锋、侧缝之异用,更有著意、无意之相成。转折流 行,麟游波使;点次错落,隼击花飞。画关门山之皴法,颇有其意。每次到蝴蝶峡,李维都要面壁沉思良久,在它的重重包围下,感受石色纹理带给他的冲击。在 《溪山四序图》里,他把整个峡谷的岩壁都画了下来,充分表达其对关门山石壁的敬仰和对关门山皴法的理解。

齐白石说,十年种树成林易,画树成林一辈难。长期行走山林,观察树皮龟裂之纹路,李维逐渐形成了笔根顿按、笔尖横扫的画树技法。特别是树枝灵动飞舞,线 条轻快淋漓,树干淡墨皴染,细枝水墨相容,画大片山林也是李维画作常见的内容,目观山野树林,仿佛进入寂静无声,鸟鸣花开的静思境界,让人沉浸在大自然身 临其境的怀抱。自然结合的用笔之法,画面细腻的构图之道,现代的山水语言渗透着传统技巧,逐渐形成了自己轻快、俊秀的艺术风格。李维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 言,纯熟的将春花荡漾、绿石飞瀑、关山枫情、边沟冬雪的辽东四季景色收于笔下。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