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8/28 18:26:58
- 阅读: 次
8月12日上午,紫色之恋·李爱菊国画作品展在文峰区文化馆举行了开幕式,此次展出的120余幅作品是李爱菊精心创作的以紫色为主题的小品。李爱菊说:“紫色代表了优雅、高贵和坚忍不拔的品格,正是我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举办个人画展也圆了李爱菊的梦想。
“我一直坚信,一个人只要有梦想,有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去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李爱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晨起作画 坚持“每日一画”
李爱菊出生于1978年,家乡在安阳县许家沟乡西子针村,家中姊妹三人,李爱菊是老大。
李爱菊所住的村子坐落在山势逶迤、群山错列的太行山脚下。从小受家乡自然风光的熏陶,喜欢在四周写写画画。在这小山村里,根本没有美术老师教画画,李爱菊主要是靠临摹小人书里的人物和书本里的插图。放学回来做完作业后,就专心致志地画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内心一直有一个画画梦。”毕业后,李爱菊到农村幼儿园教绘画。白天教孩子,晚上就临摹芥子园、三希堂画谱和中国传统山水画,这些画谱都是她平时省吃俭用买来的。
李爱菊倡导“每日一画”,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后,便一心构思、作画。“我把平时搜集好的素材拍成照片,回到家后坚持‘每日一画’,我还动员身边的好友加入‘每日一画’的行列中,这样坚持下来,一年就有300余幅作品了。”李爱菊说。
●爱好写生 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后来,李爱菊独身一人来到安阳学习画画,在租住的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的小屋内,坚持每日一画。冬天天寒地冻,李爱菊的手冻得握不住毛笔了,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才练就了她良好的基础,得以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很多时候我是趴在床上画画的,虽然条件艰苦,但也为日后走上专业美术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爱菊不仅山水画出众,花鸟画也画得很好。李爱菊的花鸟画呈现出来的是生动、恣意、野逸的风格,蕴藏着清新、质朴的气息,洋溢着健康、有趣和向上的生命力,通过水墨和色彩,流露出一名画家质朴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每到节假日时,李爱菊就打点行装深入名山大川写生,观察不同山体在四季中的变化。李爱菊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坚持做到“眼观、腿勤、脑灵、手快”四点要求,这样才能快速画出不同季节山间景色的变化。有时为了观察山色云雾,不到5点就早早起来爬山。李爱菊酷爱旅行,把每次外出的机会当成一次采风活动,认真记录大自然的美景。
●一心向善 向福利机构捐赠百幅作品
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李爱菊仍心怀善意,帮助残疾儿童学习画画。
“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一位从事慈善事业的爱心人士,了解到很多福利机构的残疾儿童虽然很想学画画,但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美术。”李爱菊说,自己也是从苦日子中走出来的,能深深体会这些残疾孩子向往和渴望接受艺术熏陶的心情。于是,她精心创作了百幅作品,捐赠给安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
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李爱菊向安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了百幅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悬挂在办公楼走廊和教室内,为残疾儿童献上了一份真诚的爱心和祝福。“希望这些作品,能给孩子们从小带来美的艺术享受和启迪,让美丽深入他们的心灵。”李爱菊说。
2015年,刘金荣、秦水花、张运芳、李爱菊一同举行了四姐妹国画联展。今年,李爱菊又成功推出了个人国画作品展。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李爱菊没有沾沾自喜。“今年圆梦个人国画作品展,将来希望有机会举行个人大型画展,展出更多精品力作,不达高峰,誓不罢休。”李爱菊说。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