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8/27 17:03:06
- 阅读: 次
“42年前的西沙淡水很匮乏,洗脸只能是用手蘸点水来抹一抹眼角,现在不仅有淋浴,还安了热水器,三沙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月26日,摄影家叶用才在做客南海网新闻会客厅时,讲述了他在阔别42年后,重登永兴岛时,所感受到的震撼变化。
1974年,叶用才因为工作随军首次登上永兴岛,在他的记忆中,当时在岛上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淡水。那时西沙大部分岛礁没有淡水,淡水都只能靠从海南岛运过去。
“淡水非常匮乏,每人每天定量只有两茶缸水,基本上都不够喝,洗脸刷牙更谈不上了,洗澡就别想了。”叶用才回忆到,当时最多只能用手蘸一点水在眼角抹一抹,这就算洗脸了。
由于西沙很多小岛礁没有码头,运上岛礁的各种物资最后一段路只能靠战士们以及岛上居民用肩扛,趟着海水走。谁都知道,泡完海水应该尽快用淡水冲洗干净,但那时没有这个条件。
“洗澡只能靠下雨淋雨,不下雨就别想洗澡,只能忍着,很多人身上都起盐,晒裂了。当时就觉得,下雨是巨大的赐福!”叶用才说。
阔别西沙42年之后,在三沙市设市4周年之际,叶用才再度登上永兴岛,眼前看到的一切,让他感叹“彻底颠覆对三沙的印象”。
这次,叶用才被安排住进了三沙宾馆,里头不仅有淋浴,还装了热水器,喝的、用的水都不愁。他还参观了永兴岛日常用1000吨海水淡化处理厂,加之原有的300吨淡水日处理能力,永兴岛淡化能力将达到1300吨,可以解决生活用水、工程用水和绿化用水问题。西沙群岛其他每个岛礁也都安装有40吨-150吨不等的海水淡化设备,包括三沙商业街、永兴村委会,都没有缺水的困扰,缺水已经成为历史。
“42年前的海水淡化设备很原始,靠柴油发动,净化一吨水得耗一吨油。现在真是不一样,不仅成本低,淡化的量还很大。光是水这一点,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叶用才感叹道。
艺术家眼中的三沙住房之变:从塑料布遮蔽到高楼林立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7月2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黄丹)42年前,西沙永兴岛上的招待所是几间平房,岛上如果人来得多,好的能睡上帐篷,差的塑料布给遮一遮就睡了……7月26日,摄影家叶用才和作词家、三沙市荣誉市民苏圻雄两位嘉宾共同做客南海网新闻会客厅,回忆当年登岛的艰辛,忆苦思甜,畅谈他们眼中的三沙之变。
居所之变,在两位嘉宾看来,是三沙的巨变之一。

-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